11月以来,北半球棉花集中上市期市场季节性供给压力增加,特朗普在美国总统选举中胜选引发关税上涨和再通胀预期,使得美联储未来降息路径扑朔迷离,市场普遍担忧未来纺织服装需求前景。下一步行情走势如何,本期月报将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 行情回顾
进入11月,特朗普在美国总统选举中获胜,其加征美国进口关税等政策主张令市场恐慌情绪攀升,美元强势冲击大宗商品市场和非美货币,北半球棉花集中采摘上市供应增加施压国际棉价。国内一揽子增量政策发力提振市场信心,但新棉上市进度加快,下游纺织步入需求淡季,成品出货较前期放缓。11月国际棉价先跌后涨,国内棉价窄幅震荡。截至11月29日,ICE棉花期货主力合约结算价为71.93美分/磅,较上月末上涨0.1美分/磅,涨幅0.1%;代表进口棉中国主港到岸均价的国际棉花指数(M)为80.1美分/磅,较上月末下跌0.87美分/磅,折人民币进口成本13985元/吨(1%关税,不含港杂费),较上月末下跌87元/吨,跌幅0.6%。郑州商品交易所棉花期货主力合约结算价为13910元/吨,较上月末上涨5元/吨,基本持平;代表内地标准级皮棉市场价格的国家棉花价格B指数为15257元/吨,较上月末下跌100元/吨,跌幅0.7%。
第二部分 分析与展望
一、国际棉花市场
(一)特朗普政策主张或激起逆全球化潮流。
特朗普在本届总统选举中获胜,全球资产价格出现大幅波动,美元指数上扬,突破7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特朗普在竞选期间主张奉行“美国优先”原则,经济贸易政策围绕降低利率、减税、放松监管、对外加征关税等举措,因此要警惕全球供应链遭受冲击、大国对抗进一步升级、国际经贸秩序动荡局势加速演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如果出现非常严重的脱钩断链和大范围摩擦,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增长(GDP)损失近7%,还将导致美国再通胀风险上行,降息进程受阻,需求进一步萎缩。尽管11月美联储、英国和瑞典央行如期下调基准利率,但全球抗通胀压力仍存。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美国核心通胀率连续第三个月环比上涨,10月同比涨幅达3.3%。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强劲的经济增长将使美联储有足够的时间决定降息的幅度和速度,而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特朗普政策主张所带来的影响可能会抑制美联储降息空间。
(二)棉花增产预期进一步明朗,季节性供应压力降临。
随着大部分主产国棉花采摘进入尾声,北半球棉花上市进入高峰期,增产预期进一步明朗。据美国农业部(USDA)11月预测,2024/25年度全球棉花产量2530万吨,同比增加79万吨。其中美国棉花产量309万吨,同比增加47万吨;巴西棉花产量366万吨,同比增加49万吨。
美国棉花采摘进入后期,近期强降雨天气使部分地区采摘有所放缓,但总体进度仍快于往年同期。截至11月24日,美国棉花采摘率为84%,较过去五年均值增加4个百分点。但销售相对滞后,截至11月21日,美国棉花出口签约量累计为157万吨,占年度出口计划的63.7%,为近五年来最低水平。巴西和澳大利亚进入新年度棉花种植阶段,巴西棉花种植者协会预计2025年棉花种植面积约3207万亩,同比增加7%;澳大利亚棉花协会预计棉花种植约600万亩,产量大致与上年持平。近期两国棉花出口保持稳定,9月澳大利亚出口19万吨,9-10月巴西出口28万吨,同比增幅分别为10.5%、24.5%。
印度、巴基斯坦棉花上市进度因降雨偏多总体推迟,且棉花减产预期较强,棉花进口量同比增加,也为当前美国棉花销售提供了一定支撑。洲际交易所(ICE)棉花期货12月合约交割期库存大幅增加导致价格承压运行,目前移仓基本结束市场压力有所减轻。
(三)纺织服装补库需求仍存,美国加征关税预期增添抢出口可能。
今年国际纺织产业链库存逐步回归正常水平,呈现出一定补库迹象,通胀总体下行的趋势也有利于提升消费者购买力,近半年以来美国服装零售销售额和批发商销售额持续呈现同比增加态势。从当前时间点来看,11月美国假日季和中国“双十一”带动北美、亚洲、欧洲等多地开启购物促销活动,消费势头有所加速,但中低收入消费者可支配收入依然受限,因此对消费增长的预期谨慎乐观。标普全球评级报告称,美国今年假日销售额同比增幅可能为3%左右。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10月美国零售销售额环比增长0.4%,高出市场预期,服装及配饰零售销售额26.2亿美元,同比增长2.9%。
与此同时,由于特朗普主张对所有外国商品进口征收关税,且即将于2025年1月20日上任,市场分析加征关税政策很有可能于2025年开启,在此之前将造成市场恐慌情绪,导致企业和消费者抓紧海外备货,产生提前补库需求,也将间接有利于原料棉花流动性保持相对稳定。近期亚洲纺织品服装出口增幅明显扩大,据印度、越南、孟加拉海关数据,10月印度纺织品服装出口30.7亿美元,同比增长19.9%;越南纺织品服装出口32.1亿美元,同比增长25.2%;孟加拉服装出口32.9亿美元,同比增长23%。
二、国内棉花市场
(一)宏观利好政策持续发力,市场预期明显向好。
随着国内各项政策特别是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见效,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回升向好态势,市场信心得到提振,资本流动加速,楼市成交出现边际企稳迹象,经营主体预期有所改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8%,增速比上月加快1.6个百分点,表现优于市场预期。尽管特朗普胜选增加“强美元”政策预期,同时也强化了国内对加大财政和货币刺激力度的预期,未来宏观刺激政策有望进一步加码。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增加6万亿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为近年来力度最大化债举措,不仅利于缓释地方当期化债压力、减少利息支出,也帮助地方畅通资金链条,腾出资金用来增强经济发展动能。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将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强调将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预计政策效应也将进一步传导显现。
(二)新棉上市同比大幅加快,近期供应较为充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