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要点:
1. 自2018年起,国内重新启动了进口棉配额的公开增发机制, 2018年至2024年这六年间,每年公开增发的配额数量在20至80万吨之间浮动。加上每年年初固定发放的89.4万吨关税内配额,年度公开可用的进口棉花配额总量保持在109.4万吨至169.4万吨的范围。
2. 当下现实可流通库存偏紧,棉花基差高企,表观推演的消费和库存去化乐观,现实可流通库存偏紧,棉纱环节显性库存中性,则意味着接下来7月只要开机负荷继续维持,新疆产能持续加码,需求或将进一步提升。
3. 截至5月底,纺织企业及进口商手中未使用的2025年1%关税内配额或仍有55万吨左右,下半年棉花进口配额总量未必短缺,今年配额发放量或维持20万吨水平并以非国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既能缓解当下库存偏紧的情况、提振市场信心、保障新旧年度平稳过渡,又能满足出口企业对进口棉的结构性需求,维护行业稳定。
一、历史棉花进口配额发放情况梳理
1.棉花进口关税配额分类
(1)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
在公历年度内,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货物贸易减让表的承诺,我国每年确定棉花进口关税配额的年度市场准入量。自2004年起,该配额量始终维持在89.4万吨,2025年亦保持此数量。
(2)关税配额外优惠关税税率进口配额
我国自2003年起对一定数量的关税配额外进口棉花,按“暂定优惠关税税率”征收关税,即关税配额外优惠关税税率进口棉花配额。2015年至2018年间,我国暂停了进口棉花配额的增发。自2018年起,国内重新启动了进口棉配额的公开增发机制。在2018年至2024年这六年间,每年公开增发的配额数量在20至80万吨之间浮动。加上每年年初固定发放的89.4万吨关税内配额,年度公开可用的进口棉花配额总量保持在109.4万吨至169.4万吨的范围。
图1:历史棉花进口配额发放情况
来源:国家发改委,中国棉花协会,BCO
2.配额发放对象
1)关税配额:具备一定资质的纺织企业和国营贸易企业。根据加入WTO时的承诺,89.4万吨关税配额中,33%为国营贸易配额,非国营贸易配额占67%。在非国营贸易配额中,只有具备一定资质的纺织企业才有申请配额的资质。
2)关税配额外优惠关税税率进口配额:具备一定资质的纺织企业。
二、市场现状
从棉花端来看,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数据显示,截止6月26日,全国销售率为93.2%,累计销售皮棉622.1万吨,同比增加124.3万吨,较过去四年均值增加96.5万吨。新棉销售进度维持较快速度,但也同时面临2025/2026年度全球棉花供应仍大的压力。本年度基差高企,纺织企业实际可用的性价比较高的棉花资源较为有限。
图2:新棉销售情况
来源:中国棉花网
图3:cotlook1%与国内棉花价差
来源:WIND
2025年1月开始我国棉花进口量逐步下降,处于近年同期偏低位置,2024/2025年度累计进口棉花92万吨,同比减少22万吨。从中游进口棉贸易商来看,截至6月15日,保税区库存36.9万吨,今年仍是保税区未通关棉花数量较大的一年,进口棉贸易商销售压力显著。
图4:棉花进口及保税区库存情况
来源:中国海关、BCO
从下游纺织企业来看,国内商业库存持续下降,棉花进口量大幅减少,旧作棉花消耗较快,新棉上市前供应紧张的担忧发酵。截至6月15日,全国棉花商业库存为313.69万吨,较5月末减少33.2万吨,其中新疆地区的棉花商业库存为197.86万吨,环比减少了28.9万吨;内地地区的棉花商业库存为77.93万吨,环比减少5.4万吨。
来源:BCO
从终端数据来看,出口方面,根据海关数据估算,2025年1-4月用于出口的棉花消费量约为176万吨,同比增长17%,高于五年均值162万吨。内销方面,同期纺织服装零售总额达4939亿元,同比增长3.1%,同样高于五年均值4329亿元。数据显示,1-4月终端市场棉花消费表现优于往年平均水平,这主要受出口端抢出口效应和内需端刚需支撑的共同驱动。
图6:内外销消费情况预估
来源: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BCO
三、配额发放分析
截至7月1日,2024/25北疆机采3129/29~30B/杂3.5内主流销售基差多在CF09+1300~1600上下。2024/25南疆机采3129/29-30B/杂3.5内多数报价在CF09+1000-1300上下,同品质兵团报价在1300-1450上下,也有部分低价喀什货源报价在900上下。当前棉花市场呈现可流通库存偏紧、基差高企的特征。表观消费与库存去化数据传递乐观信号。若7月纺企开机负荷维持高位,叠加新疆产能持续释放,需求有望进一步走强。
近期市场传闻发改委正调研棉花进口需求。鉴于7-8月是配额发放窗口期,其发放数量与方式将直接影响9-11月的库存紧张程度。2025年1-5月,我国累计仅进口外棉约44万吨。考虑到部分2024年配额(含1%关税配额与滑准税配额)展期至2025年2月底使用。结合海关出口数据来看,截至5月底,纺织企业及进口商手中未使用的2025年1%关税内配额或仍有55万吨左右。因此,2025年下半年棉花进口配额总量未必短缺,核心矛盾在于棉纺织品及服装出口所需的溯源订单不足。
中美双方虽已就“伦敦框架”细节达成一致,美方承诺取消部分对华限制措施并延长关税豁免,但具体何时取消进口限制、加征关税水平几何尚不明朗,协议执行中关税反复的风险犹存。这导致我国棉纺织及服装企业对外棉的签约采购需求仍存不确定性。
时间节点进入7月,一方面,棉纺织行业淡季特征日益凸显。企业新增订单匮乏,利润空间收窄,累库压力攀升,中小纺企限产、减产甚至停产现象增多,普遍采取低原料及成品库存策略,补库意愿疲弱。另一方面,因美欧对进口新疆棉制品溯源要求趋严,部分外向型企业对进口棉存在刚性需求。对多数纺织企业而言,获取滑准税棉花进口配额能显著降低原料成本,进而提升产品品质与档次,利于内销、出口市场竞争。
整体而言,2025年国内棉花市场呈现可流通库存偏紧、基差高企的特征,但下游纺织产销持续承压,棉价维持弱势运行。同时截至5月底,纺织企业及进口商手中未使用的2025年1%关税内配额或仍有55万吨左右,下半年棉花进口配额总量未必短缺,今年配额发放量或维持去年20万吨水平并以非国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既能缓解当下库存偏紧的情况、提振市场信心、保障新旧年度平稳过渡,又能满足出口企业对进口棉的结构性需求,维护行业稳定。
来源 | 数智世界工业科技智库